一、一季度全市医改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民医保”扎实稳固推进
一季度,全市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48.59万人,参保率达100%(按常住人口计算)。
(二)城乡医疗救助有效突破
市政府于今年3月印发了《阳江市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行办法》,切实加大医疗救助工作力度,对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有困难的群众及时提供医疗救助服务。一季度全市累计医疗救助5909人次,支出救助金额339.7万元。其中,住院救助4128人次,支出住院救助金额280.7万元;门诊救助1781人次,支出门诊救助金额59万元。同时,认真做好实施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的前期准备和协调工作,为下步全面实现“一站式”结算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三)城乡居民医保机制创新有新成效
一是今年各级财政对城乡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从240元每人提高到280元每人,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30元(财政补助280元,居民缴费50元),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今年将进一步提高全市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水平。二是积极推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二次保险),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经办服务,我市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金额从2012年的13万元,提高到20万元。三是规范推进多种支付方式改革,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受益水平。四是进一步强化城乡医保基金监管。五是开展先诊疗后付费模式试点和即时结报等便民服务。
(四)实施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有新进展
一季度全市实施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情况:城市规范化电子建档884851份,建档率为77%;农村规范化电子建档 994395份,建档率为77%;共为2488名农村育龄妇女免费发放叶酸;纳入高血压规范管理131284人,任务完成率达100.99%;纳入糖尿病规范管理39565人,任务完成率98.91%;在库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1047人,患者检出率达4.60%,规范管理人数4396人,规范管理率39.79%;脊灰疫苗补充免疫应种人数121986人,实种118416人,接种率97.08%;含麻疹成分疫苗查漏补种人数11390人,实种10996人,接种率为96.54%,超过95%的工作目标。
二、主要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全市医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目前,医改进入深水区,难度和阻力都在加大,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
一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推进力度不大,进展缓慢,特别是资金保障工作还没有落实。
二是村卫生站实施基药工作难度大,因未明确财政补偿机制,村医对实施基药意见较多。
三是部分定点医疗机构与社保的信息系统联网还在调试阶段,影响即时结算效果。
四是定点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对医保政策欠熟悉,未能指导参保人知晓可享受的补偿待遇。
三、下阶段工作思路
一是稳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以阳东县人民医院为试点开展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完善公立医院改革各项配套措施,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采购机制、价格机制等方面综合改革,积极探索适合我市市情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路子,使改革不断深化,取得实效。
二是有序推进村卫生站实施基药工作。村卫生站4月起停止购进非基药品种,6月起全部使用基药品种,享受财政补助的村卫生站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
三是大力推进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督促各县(市、区)民政部门抓紧制定出台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实施方案。加强与当地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的协调,尽快建立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协议,确保年底前实现医疗救助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保等在定点医疗机构的“一站式”即时结算。
四是积极推动民营医疗机构发展。认真实施《阳江市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施意见》,协调发改(物价)、财政、人社、国土、住建、金融、税务、工商等部门,研究解决民营医疗机构开办、运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推动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工作合力,确保民营医疗机构健康、有序发展。